• 新闻动态

江苏华建:8年磨一剑 今朝亮京城

时间:2007-01-18 6562

  2007年1月17日,对于江苏华建北京分公司来说,绝对是其在京城奋斗历程中最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市建委的“外地进京优秀施工企业”评选中,江苏华建北京分公司打败众多国字号建筑强手,从2000多家进京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分第一!

  如果仅得一奖有偶然因素,那么江苏华建北京分公司连续三年进入“外地进京优秀施工企业”前十;其旗下的“许世明班组”还荣获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和公交李素丽、首汽于凯等名人同台领奖;华建员工朱建奇荣誉“优秀进京务工人员文明之星”等,则说明华建北京分公司“点线面”都得到了北京的认可。

  “三个奖分量很重,凝聚着全体华建人的心血和汗水”华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陈荣春说。的确,在建筑业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劳务队伍的素质和稳定程度是决定一切的力量,那扬州“第四把刀”,又是怎样横空出鞘,亮剑京城?

  ■比进度,非典时期仍能保证工程进展
  1998年进入北京市场的华建,从2000年拿下第一个总包工程——郎琴园,到去年6月通过嘉润园酒店实现在京公建总包零的突破,短短几年时间,华建北京分公司就从2000多家外地进京企业中脱颖而出。去年全年,公司共完成施工产值5.8亿元、全年新签施工合同额7.5亿元,均创下历史最高。在建施工面积达到8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

  “应该说,华建能得到北京市场的认可,凭借的是长期以来优良的工程质量和完成工程的时效。”陈荣春对记者说,目前公司在北京的所有总包工程都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奖”、每个工地都被评为“文明工地”。

  2004年4月,荣获“全国百佳班组”称号的许世明项目班组,正在北京市当代城市家园二期工程紧张施工,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当初的施工计划。

  “当时差不多八成工地都停工了,因为属于不可抗力,有关部门允许所有承建方延长工程期。”虽然事隔3年,但许世明对当初的情况仍记忆犹新。然而,许世明项目班组面对着更严重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提出要离开工地回家。

  “北京市为了防止疫情扩大,要求所有外来施工人员不得离北京。”许世明说,当时项目班组立即成立了防非领导小组,制定定时量体温、自建隔离室等一系列防非措施。另外,面对工地部分工人恐慌情绪,该项目班组又把思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带头留在工地。

  “当时隔壁一个工程每天都有人翻墙逃跑。”许世明回忆,而由于措施得力,华建所有工地共3000多人,居然未发现一起擅自离岗的情况,也没一人感染非典病毒。队伍的心思稳定了,工作热情依然高涨,居然奇迹般在非典时期仍保持工程进度,成为当时北京城罕见地能按时完工的工程。

  正是凭借对工程强有力的执行力,华建北京分公司慢慢地赢得了开发商和市场的认可。最近,国内房地产业巨头万科对其在北京市场的五大承建商的业务能力进行了评估总结,结果华建北京分公司在综合得分、信赖得分、再次选择得分全部三个指标都独占鳌头。在万科的报告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华建北京分公司在服务、过程、技术等各方面均符合要求,综合能力突出,属于较理想的合作伙伴,应考虑优先选择。”

  ■成在劳务的秘诀
  记者从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对于“外地进京优秀施工企业”的考评,分为工程质量、进度、现场文明施工情况、劳动合同、工人住宿环境等50项内容,满分为95分。只要评估组从市劳动、公安、工会等任何一个部门反馈到负面信息,将会扣除企业相应分数,但华建却将基本分全部拿满。

  “这说明,华建对工人的保障做的非常到位”江苏省驻京办建筑业管理处主任谢挺说,这也构成了华建作为整体在北京市场“攻城拔寨”的前提,也是在各种困难时期,华建人能够“扎”在一起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基础。

  那么,习惯四海为家的农民工们,又凭什么为华建“鞠躬尽瘁”?

  2007年1月13日上午11点,当记者来到华建北京分公司工程四处承建的北京宛平晓月苑的工地,工人李三平正拿着碗筷朝食堂走去。

  “这里的伙食不错,有馒头有米饭。”来自山西建筑工人李三平喜欢面食,而公司提供面食让他尤其满意。虽然室外零下8度的气温,而工地宿舍虽然简易,但还是温暖如春。老李说,能够住上如此舒适的宿舍,离不开华建北京分公司工程四处主任朱建奇。

  2006年开始,在朱建奇的提议下,公司将职工原来居住的水泥板简易房全部改建成更加保温的彩钢板房。这一细微改变,公司多投资了100万。原来的工棚投资50万就可以了,而现在的彩钢板房得150万,此住宅设施在京城各工地并不多见。但朱建奇认为,多花点钱,职工生活改善了,整个团队才有凝聚力,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记者了解,1993年3月,朱建奇离开特区,肩负华建开发北京市场的重任来到首都,他的身份是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第四工程处主任。当他初到京城时,全部人马只有一个副主任、一个司机、一个财务,丰台区百花乡百盆窑村8间民房便是他们最初的根据地。8年后,作为360万外来进京务工人的代表,他被北京市委表彰为“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成为江苏进京施工公司受此表彰第一人。

  面对记者,朱建奇憨憨地笑了一下,“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管理施工队伍,一定要从职工利益方面多考虑”。

  朱建奇认为,在华建北京分公司和他同样有着奉献精神的员工,何止上千。而在江苏省驻京办建筑业管理处主任谢挺看来是“成也劳务、败也劳务”,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按时、按质的完成工程量,重中之重就是员工的素质,而要迸发出员工的干劲,首先就要保证好员工的利益。

  ■高效的管理得到市场最高的认可
  近年来在京从事建筑行业的江苏籍农民工已越来越少,目前在京江苏建筑企业中,省内与省外农民工比例大约为6:4,更多外籍农民工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建筑企业的管理、组织生产的难度。如果说,许世明班组、朱建奇只代表了华建的一个团队,那么华建北京分公司整体的组织性,则是其能否在京城站稳脚跟的关键。

  去年4月份,北京市举办第九届职工运动会,距开幕式只剩下一个月时,北京市委突然将入场式中代表外地务工人员形象的“农民工方阵”交由江苏驻京办负责。

  “时间太紧,根本没人愿意接下这任务。”谢挺说,就在这“危难”之际,华建却主动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当时华建在北京的在手工程将近10个,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华建决定从不同的公司抽调人员组成80人方阵。

  然而,参加方阵的员工有的来自东四环的工地,有的来自宛平城附近,要组织一次练习,工人们需要横穿一次北京城,仅在路上就差不多要耗费三个多小时。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训练环境下,当华建公司的方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出现在开幕式上时,他们完全代表了386万进京建设者们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新面貌,不仅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更被评为运动会三大亮点之一!

  “从某种层面上讲,正是公司平时的管理严格,对员工的组织程度非常高,才保证了我们能把建筑工人拧成一根绳,保质保量的完成开发商的合同。”陈荣春认为。2006年,华建北京分公司共有16个单体工程竣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顾客满意度达到94%。在狠抓工程质量的同时,公司还通过开展QC小组、论文交流等活动,积极创新技术和工艺,今年公司编制的《聚苯保温板与混凝土现浇符合外墙施工工法》经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施工工法。

  难怪在万科十周年庆典上,万科董事长王石说到,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信誉来自于其承建公司的工程质量,华建绝对是值得信赖的伙伴,是万科打开北京市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项目工会,迸发企业竞争力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自身的经营管理也许是其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而华建北京分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显然有着自己最独特的特质。

  “早在2004年,华建就是北京地区最早一批成立项目工会的建筑企业”北京外地进京施工企业监管办党办主任那士清对记者说,而正是在工会的统一领导之下,华建才真正把让员工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项目工会,就是华建能在短短几年内,在北京市场攻城拔寨最核心的竞争力”。

  记者了解,所谓项目工会制度是指,华建北京分公司所承建的每一个项目,都会让工程部负责人兼职行使项目书记的角色。“重点职责就是收集广大建筑工人对生产、生活的建议,并迅速向公司反映”陈荣春告诉记者。

  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最关注的是工资能否按时、按量发放到位,而作为项目书记,这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最重要的责任。据了解,华建作为项目总承建商,上有开发商下还有众多劳务队。目前北京建筑市场普遍的做法是,承建商先垫付工程款,包括材料和人工费用,而华建有的大工程,一垫就是成百上千万。

  “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有时候开发商拖欠工程款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我们绝对不会因此拖欠建筑工人的工资!”陈荣春说,不仅不拖欠,而且要求所有华建旗下的劳务队负责人接受项目工会书记的监督,一旦华建支付的钱款到位,每一个建筑工人都必须在相应的证明材料上签字表示自己已拿到工资,否则华建将追究劳务队负责人的责任,甚至永远取消其分包的资格。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于建筑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与其选用的劳务人员素质有密切关系,而要提高其素质除了保证其基本生活条件,更关键的是依托工会这一平台,进行统一的教育和培训、抓好工地安全等。”那士清说,华建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在北京市场迅猛发展,正是抓住了建筑行业的命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对于外来企业,能第一批成立项目工会的确不易。”

  “这就是老国企的特性!”在陈荣春看来,这恰恰又成为了企业在新市场竞争的武器。对于未来,华建北京分公司的发展,陈荣春坚定,这一特殊的企业文化不能丢,它仍旧将是公司在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市场抢占份额最重要的竞争力!

                          (《扬州晚报》记者 金春华 陈珂)
 

联系电话:0514-87366314
联系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东路10号城建广场3号楼
苏ICP备17063419号-8    苏公网安备32100202010122号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9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